谋划重点项目,重点谋划一批有利于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等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超低能耗、低碳(零碳)建筑工程示范。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积极引导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行动,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
新建项目总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需建设一栋以上超低能耗建筑,开工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面积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10%。
无锡市 |《关于促进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大力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率先示范。
《济南市“十四五”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
到规划期末,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绿色低碳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一批低碳建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项目。
《太原市“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
积极引导超低能耗项目开展技术创新。2022年前,综改示范区至少创建1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
《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建设科技、建筑节能、浅层地热能建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项目及产业基地。
《惠州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逐步推进健康建筑建设,探索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建建筑节能与舒适特性。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节能规划》
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
稳步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
《晋城市打造精品工程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鼓励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实践。
《大连市2022年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工作要点》
全市规划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西安市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方案》
到2025年,超低能耗示范项目建筑面积不低于40万平方米。
杭州市 |《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高星级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含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示范,开展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和省级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示范创建。
上海市 |《徐汇区节能减排降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超低能耗建筑等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根据项目对本区节能减排降碳的贡献,最高按1:0.5比例给予区级资金匹配。单个示范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
力争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150万平方米、完成750万平方米非节能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
定西市 |《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不断完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评价和后评估机制,确保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标准达到90%以上,到2025年,全市超低能耗建筑累计完成50万平方米以上。
住建部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
《黑龙江省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
到2025年,全省年度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8%以上,既有公共建筑超低能耗累计改造面积占比达到1%。
湖南省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提高城市和园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
河北省 |《2022年全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点》
全省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其中,石家庄、保定、唐山市新开工建设22万平方米,其他设区市新开工建设13.2万平方米,定州、辛集市新开工建设2.2万平方米。
《武汉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十四五”发展规划》
根据武汉市的气候特点,重点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的适宜技术研究,为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奠定技术基础。石家庄市 |《2022年全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
新开工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被动房) 面积 22万平方米以上。
邢台市 |《2022年全市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点》
全市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各县(市、区)新开工建设1.1万平方米。
《南阳市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职能分工提出年度超低能耗建筑项目专项奖励资金的总体安排。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
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鼓励开展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近零碳排放试验区的示范建设。
持续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关键技术研发,开展零能耗和产能建筑研究;研究建立符合超低能耗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模式和建造体系。完成超低能耗建筑认证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认证项目1个。
到2025年,建设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00万平方米。2022年,各市州建设不少于2个绿色建筑或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对符合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奖励标准为600元/平方米,单一项目奖补资金最多不超过300万元;近零能耗建筑示范的项目,奖励标准为800元/平方米,单一项目奖补资金最多不超过400万元;零能耗建筑项目奖励标准为1000元/平方米,单一项目奖补资金最多不超过500万元;近零能耗农村住宅项目,奖励标准为600元/平方米,单一项目奖补资金最高不超过8万元。单体或区域项目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实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达到零碳建筑或零能耗建筑认证,得10分。
到2025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近零能耗及低碳、零碳建筑试点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超低能耗建筑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建筑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全省超低能耗建筑业、制造业、运维与服务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探索研究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创建崖州湾科技城低碳(超低能耗)示范园区,鼓励发展低碳建筑。《武汉市2022年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任务及工作要点》加快推动超低能耗试点工作,形成试点带动效应,各区(开发区)新增超低能耗试点项目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补助600元/㎡,容积率奖励10%,房价上浮30%,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20%。完善超低能耗建筑标准体系,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800万平方米。从即日起,所有福田区政府投资新建房建类项目,需在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阶段使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落实国家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促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到2025年,全市累计新增超低能耗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近期(2021~2025年),超低能耗建筑建设项目面积累计达到100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建设项目面积累计达到20万平方米;远期(2026~2035年),超低能耗建筑建设项目面积累计达到900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建设项目面积累计达到50万平方米。
加快编制本市居住建筑五步节能设计标准,扎实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建设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小屋等示范项目。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领域。鼓励新建民用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以及更高水平节能降碳建筑进行建设。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技术。编制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标准。持续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绿色金融对绿色建筑重点支持范围为超低能耗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项目。 对于达到国家、广东省或深圳市超低能耗或(近)零碳零能耗标准,且被认定为国家或深圳市超低能耗或(近)零碳零能耗示范项目的,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资助150元,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上限为500万元。包括绿色建筑功能材料类、装配式结构部件类、被动式门窗系统类、环境调节设备与系统类4大类51项产品。试点项目建筑应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2019)和相关标准要求,并在保证室内环境品质的前提下,实现低能耗和低碳排。制定《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减碳工作方案》,完善本市超低能耗建筑政策体系。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达到 500 万平方米。
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探索发展零碳建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财政资金奖励。对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给予用地支持。对按照超低能标准要求建设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对于我市实施被动式建筑的项目(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土地款在基准地价的基础上进一步优惠30%,首次缴纳土地款比例不低于全部款项的50%,其余土地出让价款,可约定在一年内缴清(不收取期间利息)。对所建项目当年获评国家零碳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认证的建设单位,按照实施面积分别给予每平方米100元(单个项目奖励最多不超过200万元)、80元(单个项目奖励最多不超过150万元)和60元(单个项目奖励最多不超过100万元)奖励,且不超过建安费用的5%。针对示范项目建设和管理,完善流程管理、计算工具、激励政策等相配套的保障工作,从资金奖励、容积率奖励、支持商品房开发等多种方式鼓励超低能耗及近零耗建筑的开发建设。《上海市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
落实超低能耗建筑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全面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提升公共建筑用能监测和低碳运营管理水平,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加大零碳建筑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探索发展零碳建筑。《2022年河北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中山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
探索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力争建成1栋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项目。
《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
对符合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示范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补贴。
淮安 |《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严格管控高耗能公共建筑建设,大力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推动政府投资、国有企业建设项目率先示范。
《凉山州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十二条措施(征求意见稿)》
对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以及高装配率、智能建造示范项目由州政府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补。
云南省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的通知》
各类评先评优中,优先选择超低能耗建筑。
《山西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科技标准“十四五”规划》
培育高质量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创新项目。
沧州市 |《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的通知》
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高于最低等级绿色建筑且为超低能耗建筑的自住住房,在不超过家庭还款能力的条件下,贷款额度在可贷额度基础上可上浮20%。
到2025年,全省建设超低能耗建筑100万平方米。
雄安新区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区分为建筑项目、街坊(社区)、园区三种类型。在指标体系中,针对建筑示范项目、街坊(社区)、园区三种类型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指标要求。
2022年度示范项目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补400元;2023年—2024年度示范项目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补200元;2025年度示范项目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补100元。
到2025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近零能耗及低碳、零碳建筑试点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超低能耗(被动式)及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按建筑面积,每平米支持15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150万元。到2030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到2025年,新建建筑全面按照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建造,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率先开展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示范。到2025年,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低碳(零碳)建筑示范项目30万平方米。探索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力争建成2栋岭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项目。到2025年,全市建成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40万平方米。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设计标准,在重点区域率先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示范项目建设。到2025年,超低能耗建筑累计推广规模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
入库项目类型: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及零碳建筑。
由市住房建设局对公告的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或零碳建筑示范项目颁发证书及牌匾。
沈阳市 |《关于促进我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利用我市清洁能源示范城市补贴资金,对于社会投资的新建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按500元/平方米标准给予建设单位补贴。对既有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改造项目,按500元/平方米标准给予建设单位补贴。
到2025年,超低能耗建筑推广面积超过50万平米。
到2035年,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1000万平米。
被动房示范项目,奖励标准为300元/平方米,单一项目奖补资金最多不超过 200万元。《常州市“十四五”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
到2025年,新建建筑全面按照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建造,推动政府投资项目率先开展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示范。
到2025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50万平方米以上。支持滁州等市开展省级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合肥、阜阳、淮南、六安、黄山等市开展低碳片区试点,建成一批近零能耗建筑项目。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工程示范,探索近零能耗、低碳(零碳)建筑试点。对于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方式建设的项目,因墙体保温等技术增加的建筑面积,按其地上建筑面积的9%以内给予奖励,奖励的建筑面积不计入项目容积率。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岭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项目50万平方米。
强化绿色技术示范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和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示范,建设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在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绿色低碳样板。到2025年底,全省累计新建和改建超低能耗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
沈阳市 |《超低能耗建筑资金补贴管理细则》
到2025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780万平米。
到2030年,超低能耗建筑不低于120万平米,近零能耗建筑示范不少于23个。
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提升学校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对零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按示范面积分别给予200元/㎡、120/㎡、80元/㎡的补助资金。到2030年,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力争达到300万平方米。获得国家、广东省或深圳市超低能耗建筑或(近)零碳零能耗建筑标识,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扶持,扶持金额最高400万元。到2030年,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示范项目,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资助100元,资助上限为200万元。房地联动价10万元(含)以上的,应同时落实近零能耗建筑和智能建造两项技术措施。到2030年,全区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超低能耗建筑,2025年达到60万平方米以上。
《台州市超低能耗、近零(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关键技术要求》
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提升绿色建筑品质。达到《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相关技术要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2:1的比例予以区级配套补贴,单个项目补贴总额不超过100万元。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每平方米补贴150元,单个项目补贴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在商品住宅建设中鼓励实施超低能耗建筑,在“三城一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地区和功能园区推动实施超低能耗建筑。到2025年,全市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平方米。